三四月河蟹养殖要点
三四月份气候特点是雨水渐多、乍暖还寒,春旱、倒春寒、低温阴雨天气较为常见,这种天气对河蟹养殖是个挑战,尤其是在3月底至4月初,是蟹种放养后的第一次蜕壳期,如何做好本阶段的管理工作非常关键,如果此时恰好遭遇了倒春寒,极有可能发生蜕壳不遂等现象。现结合三四月份的气候特点,建议养殖户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:
1,由于前期水位相对较浅,阳光容易穿透直达池塘底部光合作用容易导致青苔滋生。对于因为水体较瘦、易生青苔或已经生了青苔的塘口,我们建议养殖户在三月初的时候进行第一次肥水,可用“硅藻旺”加“藻源”使用,用量相对平时加倍。同时使用“黑精灵”一次,以降低水体透明度,防止青苔滋生。微生物菌可适当投入,如“浓缩EM菌”等以菌相调节藻相,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,尽量不用杀青苔的药物.在四月初进行第二次培水,上月初的肥水营养基本上被藻类利用吸收的差不多了,这时候需要适当的补充水体营养,以保证藻类和水草的正常生长。可以用“硅藻旺”或“肥力一号”加适当的“浓缩EM菌”来达到保持水体的“肥,活,嫩,爽”。
2.对于“沙虫”较多、水体发白的塘口,主要原因是枝角类、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引起水色“白浊”,这样的水体光照不足,藻类缺乏,水体溶氧呈现不足,对水草和虾蟹生长十分不利。一般水温在10℃以下建议不要杀虫,在必须要杀虫的情况下,应避开虾蟹蜕壳高峰期,采用点杀、局部杀的方式处理,不提倡全塘使用,防止因用药不当造成损失,并且必须要在晴天溶氧充足的条件下进行,阴雨天气、缺氧天气禁用,杀完后需尽快做好解毒工作,使用“毒净”进行药物残留消灭工作。
3,本阶段螺蛳不宜一次性投放过多,否则会加大塘口肥水难度,并且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容易造成水体缺氧。另外螺蛳投放过多,水质过于清瘦,不仅造成了水体营养流失同时也会给虾蟹带来应激,更加不利于虾蟹的正常蜕壳和生长。
4,目前塘口常见的水草主要有伊乐藻、苦草、轮叶黑藻等。各塘口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时机种植,水草的种植种类尽量做到多样化,种植数量占塘口总面积的70%~80%,并尽可能交叉种植。低温期要密切注意水草叶面是否有污物,水草根系是否发达,注重水草根系的培育和维护。水草长势太旺,可采取人工“割头”和水草生长调节剂调节好水草生长。
5,随着气温的上升,应逐渐加强投喂管理,选择优质配合饲料进行科学投喂,现阶段日投喂量大约掌握在河蟹体重的1%~1.5%之间,具体日投喂量应该根据天气、河蟹夜间摄食活动和蜕壳情况灵活掌握。一般在夜间10:00左右到塘口观察,如果投喂的饲料摄食量超过90%,第二天一早观察没有剩食,说明投喂量刚刚好;如果投喂的饲料摄食量剩余超过10%,第二天一早观察还有剩食,说明投喂量过多,应减少投喂量或停喂1~2天;如果投喂的饲料摄食量没有剩余,第二天一早观察水质较浑浊,说明投喂量不足,应适当加大喂食量。
6、加强病害防控
河蟹病害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,管理好水质很重要。目前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烂肢、肠炎、甲壳溃疡、黄黑鳃、肝发白和蟹壳上有污泥等症状,一般以中草药和抗生素类为主,辅以微生物菌剂来预防。“保肝灵”,“整肠生”,或适量的抗生素类如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。